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0755-2832 4235
研学旅行的理念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旅行中体验研究
研学旅行是“研学”与“旅行”的合成,是以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方式,它强调学生在行动中探索世界,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在自然空间中体验感悟,是达成学生知识转化和情感升华的基本途径。在旅行中体验研究的理念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研学旅行中克服重“旅行”轻“研学”的倾向,依托旅行让学生进行体验性的研究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确定问题情境,通过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鼓励学生按照研究性学习的程序提出假设、收集数据、测试检验、进行解释、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让自然和社会成为课堂
研学旅行是引导学生走出书斋,走进自然和社会生活,实现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其深层意蕴在于让大自然和社会都成为课堂,使学校与自然、社会环境血脉相通。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到鲜活的生活中去,通过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自我约束等,对拓展视野、增进学识、锤炼意志等具有重要价值。
让合作协同成为可能
研学旅行使生生、师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在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中实现合作、协同成为可能,使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不同性格兴趣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充满活力的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通过生生、师生学习研究的主题或课题,学习、感知、体验,承担责任,获得有意义、有价值的知识、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合作对话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思考能力、适应生存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多元评价展成果
多元化评价不仅是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确保研学旅行科学性、实效性和展示学生成果、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举措。在研学旅行评价中,要做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及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助推、教育等功能。
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更加广阔的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并在与自然、社会的接触中获取成长养分。它的主体具有自主性,内容具有开放性,方法具有探究性,取向具有实践性。依据研学旅行的定位和目标任务,要发挥研学旅行在发展素质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践中的功能,研究构建研学旅行这一综合实践育人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体系。
这个策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认识转变策略
目前,一些学校对研学旅行存在认识不正确、站位不高的问题,导致将研学旅行看作传统意义上的春秋游,怕占学生课堂学习时间,出现应付、应景式以及只“游”不学不研等现象,随意性、零散性突出,教育性、实效性不强。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尽快转变和提高学校对研学旅行的认识:一是要学习把握国家有关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政策和文件精神;二是要落实国家关于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课程教学计划的刚性规定;三是要站位高远,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高度认识研学旅行的独特价值及教育意义,并自觉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行动。
课程建设策略
有人说,教育的真实意义主要发生在学校之外,只是偶尔发生在校内。研学旅行课程化是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结果,要有效有序开展研学旅行,必须推进其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其核心在于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整并形成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之中。教育者应该怀揣一种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使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深度融合,以实现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要科学制定学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编制分年级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阶段目标、标准、内容;要坚持整体性、教育性、趣味性、丰富性及自主性等原则,发挥学校的师资、资源优势,在专家指导下因地制宜,校本化、创造性地开发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编写特色化、序列化、简易可行的研学旅行校本课程。与此同时,要加强对研学旅行课程及教学方法的校本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机制运行策略
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是中小学研学旅行规范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构建中小学研学旅行运行机制需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去设计,宏观运行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省市县三级成立中小学研学旅行联合管理机构,全面负责规划和管理区域内研学旅行工作;微观运行管理机制主要指学校建立研学旅行机制,包括成立专门负责组织,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师资培训机制,形成经费筹措机制,完善安全保障机制,构建科学评价机制等。与此同时,学校应妥善处理协调好校内与校外相关部门的关系,形成合力,确保研学旅行活动顺利开展。
评价保障策略
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是确保研学旅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如何建立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评价机制?一是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区域内研学旅行工作评价标准及实施方案,将开展研学旅行工作纳入年度教育工作评估或专项教育督导评估之中,评价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二是学校应依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校内研学旅行活动评价标准、方案及细则,构建研学旅行评价机制,创新评价工具、手段,采用学生档案袋评价、作品评价、口头答辩、演说和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展示自己的收获与成果;三是学校应把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表现与综合素质评价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当前,素质教育在向纵深挺进过程中遇到了“静态性”“封闭性”的传统教育教学体系的阻抗,要消解这些“阻抗”,国家顶层设计作出了与素质教育内涵相一致且符合其深度发展需要的研学旅行的重大决策。中小学应积极扎实开展研学旅行,发挥研学旅行在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作用,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联系我们。)
上一篇:研学旅行不只是旅游?
下一篇:研学旅行要有质量!打造“行走的课堂”